山東水利職院發揮專業優勢 打造“四位一體”社會服務體系
企學研
2020-01-14 15:25
閱讀
收藏
近年來,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建設“雙優質高職院校”為統領,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戰略,積極對接水利行業和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發揮專業優勢、提升服務發展能力,打造了人才培養、教育培訓、服務企業和科技扶貧“四位一體”的社會服務體系。
一、深耕產教融合,培養專業人才
學校深化產教融合,樹立水利高職教育品牌,2018、2019連續兩年被授予山東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單位稱號。著力打造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先后與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等38家水利企事業單位簽訂了深度合作育人協議,企學研,合作共建了10個水利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38個校外實訓基地,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2019年12月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首次完成“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考試;深入實施水文化育人和創新創業兩項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工程,近三年為各類企業輸出12000余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充分發揮學校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優勢,為社會服務提供智力支持,12月30日上午,學校與惠民縣水利安裝工程公司達成協議,為惠民縣域內23條河流,總長近600公里的河道進行全程航拍,并對域內全部水工建筑物進行360度全景拍攝,這標志著學校產教融合實現新突破。
二、搭建培訓平臺,服務行業發展
學校立足水利行業企業和地方社會,發揮專業優勢,搭建社會化培訓平臺,面向企事業單位開展崗位培訓、理論培訓、職業資格認證、技能培訓等培訓項目。近三年,完成了全國水利行業“河長制”培訓、水文水資源監測設施運行技術培訓、山東省水利局長培訓、庫區移民干部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130750人日,其中技術技能培訓19000余人日,公益培訓服務21000余人日,基層社會服務人員培訓服務20000余人日;助力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每年完成裝配式建筑技術、BIM應用技術、建筑安全等人員培訓1200余人次;對校內外開展了建筑CAD高級繪圖員、建筑信息模型(BIM)等37個工種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年培訓量600人次以上,完成16200人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2019年11月,學校成功獲批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三、發揮科研優勢,促進產業升級
學校以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室為單元,組建技術研發與創新團隊,企學研,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社會服務,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近三年,先后與企業合作完成了《北方茶葉灌溉節水技術研究與推廣》《農村飲用水水質修復及處理工藝化推廣》等20余項設備研發、技術創新項目,為行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利用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等技術資質,先后完成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等60余項技術服務,與企業聯合開展污水處理設備、水工機械等10余項新技術研發,共開展社會服務近100項,創造社會經濟效益1.6億元。
四、開展科技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學校發揮高校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扎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2017年學校包聯陳疃鎮楊家山子村,組織專業教師調研并制定科學合理發展規劃,投資60萬元落實2個高標準蔬果種植大棚,為村子脫貧致富和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018年學校對口認領沂水縣黃山鋪鎮為重點扶持鄉鎮,支持立項村鎮規?;泄┧幚砑夹g優化及推廣項目,解決飲水安全問題,2019年繼續組織力量開展黃山鋪鎮鄉村振興和科技扶貧創新研究,在水利工程規劃和地方產業經濟發展中提供人才技術支持;選派3名中層干部參加省“千名干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1名青年干部擔任第一書記,重點在水利工程規劃和地方產業經濟發展中提供人才技術支持,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人才強農、科技興農、鄉村規劃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瀏覽更多內容,請關注企學研官方微信公眾號!
標簽:職院 服務
上一篇: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福建省選拔賽“博諾杯”移動機器人在福州圓滿落幕!
下一篇:推動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