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qsyua"></rt>
    <table id="qsyua"></table>
  • <abbr id="qsyua"></abbr>

    歡迎登錄企學研工業職業教育網 咨詢熱線: 010-82895227 關于我們 English

    高等職業教育的探索者、實踐者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9-07-19 17:36    閱讀 收藏
    ——記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李琳娜

      她潛心職業教育教學,愿奉獻一生,甘為人梯,爭創佳績。她把教育工作升華,服務社會、帶動一方,詮釋教育的真諦與價值。她在教書育人事業中矢志不渝發揮著作為教師、專業帶頭人和業內領軍人的作用,更實現著教育報國的崇高追求。——題記
      李琳娜,執教30載,她以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之心,堅守講臺,盡職盡責,用愛心與知識為國家培養了近千名各類人才。她先后被授予國家級“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全國黃炎培杰出教師等榮譽稱號。她的教學成果和先進事跡被《中國教育報》、鳳凰網等媒體報道傳播,在全國引起一定反響。回顧李琳娜走過的30年教育生涯,我們不難發現名師光環下的艱辛付出、掌聲鮮花后的不懈追求——

      執著職業教育  專注育人大業

      人們常說,人民教師是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李琳娜從教30年,視講臺如生命。她熱愛教師這份職業,珍惜這個青春閃爍、活力四射、朝氣勃勃的舞臺。星移斗轉,如今,她已到人生耳順之年,但對講臺的熱愛始終如一。

      多年來,在李琳娜的日程表中沒有節假日,沒有下班時間,她將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每天白天上課,帶學生實訓,到企業服務,培訓教師團隊,處理各種管理事務,參加各種社會工作;只有當夜深人靜時才可以靜下心來,思考與整理文案,潛心科研教研……李琳娜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通宵達旦、甚至連續工作40多小時是常有的事,所以同事們送給她一個綽號——“永動機”。

      這臺“永動機”也在不斷推動著他人。她先后帶領200多人次參加全國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其中有30多人次獲得不同獎項,包括國家一級大賽銀獎4人次,省級大賽一等獎10多人次;帶領100多人次參加其他全國性大學生競賽,20多人次獲獎。

      創新創業創富  培養培育新人

      回顧李琳娜這些年的教學歷程,處處寫著“創新”二字:2004年的“崗位能力導向”電子商務十大崗位課程開發實踐;2005年商科類“六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2006年基于SOHO服務的“網上創業模式”;2007年基于“SaaS服務模式”的生產性實訓;2007年創新完成高職經貿人才的“π型人才培養模型”研究;2008年開發經管類理實一體教學平臺,破解了經管類實踐環節瓶頸問題;2009年校企合作,構建現代服務業綜合訓練平臺,開創了經管類跨專業訓練的先河;2010年創新提出“現代虛擬商業社會”構想,創造性地解決了經管類專業“活”案例問題,動態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1年打造基于上述思想設計的綜合實訓平臺,與之配套的“看、學、做、用、覺、悟”六度學習模式培養了第一批試點學生,成果顯著。目前,這些教學成果已經被幾十所院校采用,并于2014年、2018年連續二屆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現擔任海南三亞北鵝旅業有限公司、人和力拓實業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總經理的吳高義,是學校2003級電子商務專業的一名畢業生。他把李琳娜老師視為自己的“思想啟蒙者”。李老師當年課堂上的一句“以網絡為平臺,在最短的時間做最有效率的事”成為多年來他運作企業的秘訣。

      由李琳娜率領的經管學院學生的就業率多年來一直高居全國高職經管類榜首。目前許多學生已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據不完全統計,有上百萬資產的創業學生有20多位,企業或行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已有80多位。

      校企社會攜手  實現教育質量升級

      眾所周知,海南曾是產業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沒有平臺、沒有產業環境支撐“無商可為”,李琳娜作為電商專業帶頭人十分著急。為拓展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渠道,助推海南新經濟發展,2004年開始李琳娜教授帶領團隊策劃實施了“助推海南電子商務發展”系列公益活動,堅持14年不放棄。

      她將公益活動與教學活動、企業服務結合起來,形成“校企社會”三方聯動、共享、共建、共贏的柔性化合作機制。目前已完成五個系列活動:第一個項目是免費為海南中小企業構建網上商務平臺(2004年-2006年)。第二個項目是為中小企業開展網上業務助力(2007年-2008年)。第三個項目是“三個一工程”,即為中小企業“建一個站、培養一名網管員、指定一名網絡營銷顧問(學生)”(2009年-2010年)。活動的直接受益者是中小企業,第二受益人是學生。學生在直接為企業服務的過程中學習了許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為今后就業或創業做了充分的準備。同時,活動還擴大了學院的社會效益,讓企業、社會重新認識高職教育,實現學校、企業和社會三方共贏,為海南經濟發展輸送更多高技能型人才。第四個項目是“百家企業商務電子化”工程(2011年-2013年)。第五個項目“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咨詢服務工程”為海南中小型反季節瓜蔬冷庫提供技術服務,帶領學生在農產品保鮮與儲運、鮮活農產品交易、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供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目前正在實施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工程(2014年至今)已是系列公益活動的第六個項目了。海南有五指山、臨高、白沙等國家級貧困縣,李教授帶領團隊嘗試讓電商師生離開平臺、離開講臺,帶領他們走進農村與貧困戶結對子,“四位一體”(農戶、村小二、村官、大學生)幫助貧困戶家庭畜植產品進城。

      “助推海南電子商務發展”系列公益活動實施14年多,為中小企業創造直接經濟價值的同時,還先后為300多名學生解決頂崗實習問題,創造就業崗位近百個,為海南中小企業騰飛助力。

      科研助力經濟  服務產業發展

      “我們非常歡迎李教授的團隊來我公司調研,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為公司做大做強提供及時周到的服務。”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海南永青集團副總龔農在一次校企合作對接會上如是說。

      李琳娜教授作為省委省政府直接聯系專家、海南冷鏈物流研究所所長,多年來不斷探索職業教育為區域經濟服務的最佳模式,身體力行高職教育“服務為宗旨”的理念,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調動高職院校上萬名高素質職業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做貢獻。

      構建熱帶現代農業基地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六項戰略任務之一,這是國家賦予海南的重要使命。根據2010年印發的《關于海南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海南省商務廳成立“海南冷鏈物流研究所”,面向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圍繞冷藏技術、農產品保鮮與儲運、鮮活農產品交易、信息化管理和電子商務平臺等實際經營中遇到的諸多困難和問題,研究解決技術“瓶頸”之策。李琳娜作為海南省級特色冷鏈物流專業帶頭人,多年為鮮活農產品企業解決許多運營中的問題,在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被聘為首任“海南冷鏈物流研究所”所長。任職以來她先后為海南省商務廳、農業廳重大政策決策做出了十幾項支持性研究。包括主持完成《海南鮮活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專項調查》《海南冷鏈物流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海南省2007-2012年農業投入與產出績效分析》《海南省冷庫補貼政策優化研究》《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集群研究》;起草《海南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十二五規劃》;參與論證《海南省物流十二五發展規劃》;校企合作編寫《海南果蔬商品化標準》《冷鏈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實訓操作規程》等。

      李琳娜教授帶領學生為推動海南省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配送體系鏈條上的企業信息化,開發多家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電子商務平臺,為多家熱帶產品企業代運營電子商務業務,實現學生“創新、創業、創富”教育和實踐的良性循環。

      牽頭電商聯盟  助力精準扶貧

      “助推海南電子商務發展”系列公益活動開展14年來,免費為中小企業建電子商務平臺,免費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網上營銷,免費為下崗人員進行網上創業培訓服務并幫助他們參加“聚農公益計劃”,將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與電商精準扶貧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系列公益活動直接幫助“三農”銷售農產品總額100多萬;為50多家合作社、100多戶農民、20多家農業公司提供服務,每個月的經營效益達20萬元,將“公益+教學+創業”有機結合。

      為解決外部產業條件不足、電商人才培養實戰環境缺失的問題,李琳娜經過大量調研分析與實踐探索,通過整合需求、整合資源,形成了企業、學校、社會等多方參與職業教育的“ESSI合作育人模式”,創建了可供省內外企業發布真實工作任務的“實踐工廠”。這一模式構建和平臺搭建使得大量來自企業一線的真實任務源源不斷呈現,成為實踐教學的項目內容,創設了“企業出題、教師析題、學生答題、企業評題”的實戰環境,為滿足電商人才重在實戰培養的要求創造了條件。在企業任務發布者指點評價和學校教師指導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真實任務“做中學”中獲得了實踐能力提升。同時,教師實踐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學校實踐教學案例更加豐富。2014年,“基于ESSI合作育人模式的電子商務雙能力培養體系及其實踐教育平臺應用”獲得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4年以來,本成果以海南農村電商發展為新課題,抓住外部發展機遇再次升級。在海南縣域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商務廳支持下,牽頭組建了“海南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創新聯盟”,并獲得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授牌“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案例教學研究中心”“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和“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服務基地(樂東基地)”,進一步整合政府、企業、學校、鄉村、專家、農戶等資源,將人才培養嵌入產業發展中予以通盤考慮,以產教融合深化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改革。通過調整人才培養目標,開發農村電商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制度,校企互聘共培師資等,創新了基于“ESSI合作育人模式”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體系,服務農村電商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社會效益顯著提高,發揮了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效應,做到了人才培養“源于產業需求、服務產業需求”,為產業欠發達地區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創建了一個可借鑒的模式。

    瀏覽更多內容,請關注企學研官方微信公眾號!

    標簽:職業教育

    上一篇:化工行業全國技術能手表彰暨競賽交流會議在寧波舉行
    下一篇:畢業后他成為了一名“盾構衛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阳谷县| 罗甸县| 元谋县| 哈密市| 乌恰县| 长武县| 舞钢市| 丰城市| 格尔木市| 浪卡子县| 大邑县| 嘉义县| 凭祥市| 巴彦县| 邯郸县| 定陶县| 涟水县| 湘阴县| 瓮安县| 九寨沟县| 海城市| 柏乡县| 疏附县| 石棉县| 宣武区| 海口市| 嘉荫县| 竹溪县| 闸北区| 怀柔区| 延寿县| 南部县| 菏泽市| 新泰市| 镇原县| 沙田区| 黄大仙区| 涞源县| 抚顺市|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