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埃塞俄比亞智能制造專業群出海合作專題研討
2025年3月27日,由機械工業“一帶一路”國際人才評價項目辦公室、浙江省模具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埃塞俄比亞卓越技能人才培訓評價項目智能制造專業群出海合作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相關行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院校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埃合作,分享國際合作成果。
2024年12月在重慶召開的EMF大會上,機械工業人才評價中心“一帶一路”國際人才評價項目辦公室和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勞工與技能部聯邦卓越工程師中心(CEE)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開展“中埃卓越技能人才培訓項目”。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共建開展技能評價和認證、共建專業教學標準、建立國際考試站,促進師生交流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將極大地促進中埃雙方職業教育交流與發展,促進雙方合作。
本次會議中方領導和專家主要有機械工業“一帶一路”國際人才評價項目辦公室主任、北京企學研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長何勇、浙江省模具協會會長周根興會長、機械工業出版社韓菲主任、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金文兵、北京企學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昂。
埃塞俄比亞方領導和專家主要有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勞工與技能部聯邦卓越工程師中心CEO韓士蘭博士、焊接培訓中心主任Alemu先生、技術制造中心主任Kidane先生、焊接培訓認證中心主任Yemane先生、技術設計與發展主任Gurmesa先生。
會上機械工業“一帶一路”國際人才評價項目辦公室主任、北京企學研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長何勇介紹了機械工業人才評價中心整體工作,主要包括技能標準、技能競賽、技能培訓等方面,目前機械行業所發布的職業達到228個,職業工種599個,已有150萬人次取得機械行業職業能力證書。何院長提到人才評價項目是雙方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希望雙方能夠深入了解彼此職業教育開展情況,期待能夠產生更多更好的國際合作成果。
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勞工與技能部聯邦卓越工程師中心CEO韓士蘭博士分享了CEE目前就智能制造行業的改革進程。韓博士講到埃塞俄比亞國家高度重視智能制造技術發展,致力于用過多種方式培養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師中心正在推動技術與產業集合,推動產業發展,培育埃塞俄比亞本土品牌,推行綠色制造、推動關鍵領域突破,推進轉造業轉型升級。在部門建設發展方面,CEE已經建立了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包含技能培訓和認證、技術發展與制造等。韓博士提到目前教學均以手動為主,希望能夠在項目合作中推動設備更新、教學更新,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開展短期、中期、長期培訓,設置更多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埃雙方的合作將極大地推動非洲地區的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韓博士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參觀拜訪更多的中國職業院校,學習更多技能知識。
浙江省模具協會會長周興會長發表了“標準先行、教隨產出”的專題發言,分享了在智能制造標準國際化,深化產教融合協同出海方面的實踐經驗。一方面是標準先行,以中國標準架起國際合作的橋梁,過去五年,浙江模協參與推動了14項國家行業標準的研制,牽頭國家級行業標準的制定,制定并發布了浙江省模具產業品質標團體標準體系框架指南,通過標準化賦能,打通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的鏈條,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基礎性支撐。第二是教學產出,打造產業加教育的協同拓展模式,配合院校、龍頭企業走出去,為企業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調研人才需求、搭建資源平臺,試點項目儲備,為國際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CEE焊接培訓中心首席執行Alume先生介紹了目前卓越中心開展的焊接培訓的相關情況。培訓中心在三年前已經獲得了國際授權培訓機構的認證,并進行了相關的實踐。國際焊接協會(IIW)成立于1948年,目前已有60個成員,有著成熟的機構和標準。在這些標準的指導下,目前中心開展的培訓模塊設計為理論模塊和實踐模塊,其中實踐模塊占90%,中心注重對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制定了培訓指南和手冊用以開展相關培訓。目前在培訓方面花費了巨大的成本,希望未來通過與中國的合作,提高設備性能,更新設備,減少培訓成本投入,促進焊接技術的發展,加入IIW,建立東非地區的焊接中心。
CEE的Rissa先生從先進制造業的視角展開討論,提到了目前所使用的技術均為傳統的處理技術,需要采用先進設備和技術來革新目前的產業行業,強調了新的教學范例在短期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本次會議邀請到了浙江省院校代表發言,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金文兵介紹了學校近年來的國際合作情況。建立了中南絲路學院,在南非建立培訓機構,選派老師去南非進行授課,目前已經開展了六期培訓、服務30多所院校師生,培訓400多人次。開展專門技能學歷培訓,采用洋師徒模式,接收來自南非、尼泊爾、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留學生,目前已經培養了133人次。學院積極引進實踐先進資源,與澳大利亞、德國等五所院校開展學歷教育項目,進行德國雙元制項目試點改革工作并且積極承辦國際級別的比賽。
機械工業出版社韓菲主任為與會嘉賓介紹了機械工業一帶一路國際人才評價項目的官方在線學習平臺——天工講堂國際版學習平臺,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聯合參與開發的支持多語言的國際版在線學習平臺,內有多個國家級教學資源,為國內外院校提供服務,滿足不同場景的各種需求。平臺數字課程堅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采用先進的制作設備和技術,支持教材出海、技能出海,支持雙語數字課程,為海外學子頒發雙語版的認證證書,致力于向全球學員提供基于裝備制造業發展前沿技術的豐富的學習資源,第一時間展現全球裝備制造業的最新新聞行業動態。
北京企學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昂講解了中埃卓越技能人才培訓項目的設計與落地方案。通過前期調研,出海企業對本土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國內院校對出海項目熱情高漲,國外院校和師生也很希望來到中國學習,在多方因素下促進了項目的設計和落地。項目的開展需要行業、企業、院校三方參與,國外教育部門和政府的參與為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國際人才評價項目成果主要包括海外國際考試站建設與授牌、國際化評價規范開發與認證、國際化課程標準開發與認證、國際數字精品課程制作、開發面向海外的國際教材、國際考評員培訓、國際學員培訓與考評、高層領導互訪與國際會議參與、成果編寫與申報。